联系方式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8:00
周六至周日 :9:00-21:00
 联系方式
孟老师:15222019508
邮箱:1027450332@qq.com
更多动态请关注
QQ号
1027450332
QQ空间
微信号
李记包子(lijibaozi-1)
微信订阅号
包子创业交流平台(baozichuangye)
博客
新闻详情

【分享】从一个包子来看中国产品质量的变化

一位从事质量技术相关工作的朋友见微知著,有感而发。

李记包子

小区旁边底商有一家包子铺,因比邻学校,附近又都是居民,生易很好,专卖包子、馒头、花卷、以及豆浆、鸡蛋,店堂不大,摆着4、5张桌子,早上总是看到有不少人坐在里边吃东西或是打包带走。小店是一家安徽人经营的,小两口加上公公婆婆,早上6点多就开张了,看得出来是很勤奋的一家人。

08年以前,包子很好吃,7角1个,大小适中、颜色正常,刚出锅时,常看到半透明的皮透出来的油。家人总是5个5个的买来当早餐,买5个送1个。转眼到了09年,物价上涨的历害,首先的变化就是包子的肉馅缩小了,经常咬一口都见不到肉,更别说包子刚蒸好时半透明的皮了。这样的包子吃起来当然很不过瘾,在家抱怨时,老人说,知足吧,周围都涨了,就这家还没涨呢?当时说:“宁愿涨点价,维持原来的水准。”可是,包子铺还是没有涨价,可能是怕涨价销量就少了的缘故吧。于是,紧跟而来的第2个变化就是包子变小了,变小的包子咬一口半都还看不见肉馅,这时候吃起来简直就是吃肉馒头了。慢慢的,不愿意吃了,也不去买了。这期间,找来找去,周围的包子都缩水了,有的甚至面都偏黑,质量更不敢令人相信。转眼到了2012年,又回来买这家的包子,终于涨价了,9角1个,买10个也不送了,包子大小跟以前一样,肉馅小不说,吃起来怎么感觉就不是纯肉馅似的,散散的、怪怪的,一点都没有肉馅香了。

因为工作关系,每1-2个月会去香港开会住一晚,中餐在公司吃,早、晚餐难免会在街上找吃的,随便哪家店,不管大的小的,不管吃粥炒粉还是大餐,吃起来明显就比在大陆好吃些,跟同事也讨论,不见得家家都有高级厨师,其实就是货真,吃个有馅的,里面是肉就是肉、是菜就是菜,想吃高档的,就到大餐馆,想价廉物美的,就到茶餐厅,纯市场经济,一样老幼无欺。真没想到,现在想吃一口货真的,都只能在非中国地区去找了。

李记包子

由此想来,这几年我们什么东西的质量不是这样变迁的呢?7、8年前,人们生活都还比较适意,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会立刻去想买房买车,年轻的女孩子们不会那么想找大10岁以上半成品,我们的孩子们吃着国内各种奶粉也健康成长,吃着什么东西还都是那个东西的味道。可是现在呢?首先是物价上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之涨价本是常情,可是随着原材料调整销售价格的很容易就被发改委约谈;于是不敢涨价的只好想方设法压缩成本,要么是在原料上想办法,进口的换国产的、有信誉的换小地方生产的,不然就没法生存,产品的质量持续下滑,我们吃到的还是包子,可是味道也大不相同了。坚持到最后,还是涨价了,可是更换了的原料不会再换回去了,于是即使涨价了,产品的质量也早已不好了。人们总是希望购买货真的物品,于是香港、国外代购,购物团风起云涌,使中国的购买力得以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被认可。这个时候的政府、千百条法规,叫再多中国生产的东西质量好,能起作用吗?于是,就形成恶性循环,大量的私营企业因销量不好成本上升而倒闭、产品质量差人民不愿买、国内物价持续走高,经济环境向下走。

李记包子

再来看看国外的品牌大店如何经营的?很多在中国经营外资企业的品牌都超过100年,多年来,他们也见证了金融危机、繁荣茂市,但感觉到吗?他们的产品总是能够维持一定的水准,这样才真正是做品牌。那么,在同样环境下,他们又是怎么求生存的呢?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原材料的物价上涨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如果注意财经新闻,外资企业首先做的是计算成本,采取的方式是压缩人员、提高效率,然后就选择随之涨价。其实熟知经济规则的外资企业也知道价格的上涨肯定与销售量是反比的,但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生存不能以牺牲质量为条件,于是只能涨价。如果大家还记得,那时有几家被发改委约谈了,公平来说,如果是自我定价产品、非国家定价产品,这种行为就是市场行为,你逆市而为,带来的后果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所以,即使是被约谈,价格在3个月到半年内未变化,但在半年到1年之间,基本上所有日常用品,从食物到用品都涨个遍。(别忘记了,首先就是国有垄断企业的产品比如油价在不断上涨的。)好,价格上涨了,但质量没变,所以在整个物价都上涨的环境下,外资企业的产品仍然还是以质量较优而占据着市场。到了2012年中,经济环境更恶劣了,欧美都不景气,大大影响了出口,国内的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以及不断增长的税务压力,单靠价格的上升已维持不易了,因为产品的销量是不能无限制上升的。那怎么办?作为国际公司,那就关闭中国工厂、公司,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或者转战回国(至少还能解决当地劳力就业问题),虽然残酷,但这就是自由经济和市场经济注定的。如果有家人朋友在上海等地工作的朋友会发现,从2011年底开始,原来很风光的白领们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外资企业一家接一家的整合、关闭,虽然都按着比国家规定高的比例赔付了费用,有些人拿到几万、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守法性是外资另一个百年品牌的原因),但是工作不好找了,即使花几个月时间找到工作,也随时面临新一轮的压缩、关闭;留下来的人,一人做几份工作,日子也不轻松。这时,反而在国际化不那么大的企业中,风险还低。

希望,我们能在国内买到货真的产品,希望,市场经济能按正常的市场规律去发展,这样才能有各种品质的产品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