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8:00
周六至周日 :9:00-21:00
 联系方式
孟老师:15222019508
邮箱:1027450332@qq.com
更多动态请关注
QQ号
1027450332
QQ空间
微信号
李记包子(lijibaozi-1)
微信订阅号
包子创业交流平台(baozichuangye)
博客
新闻详情

【分享】国宝级包子大师,诠释“淮安蟹黄汤包”的精髓!

淮安蟹黄汤包:清中叶创于文楼。馅由蟹黄及蟹腿肉、老母鸡、猪骨肉皮冻、虾籽、鲜贝等十几种原辅料配制而成。水调面皮很薄,成品形如盛开白菊,直径四寸以上,高可达八九分。蒸熟后馅心溶成稠液,故又名文楼蟹黄汤包。被人们誉为中华面点中的“宝塔之刹”。味道奇鲜绝美,工艺独特精巧。此次非常有幸亲眼目睹了“淮点三绝”传承人屠兆福、郭林华大师现场展示“蟹黄汤包”的制作绝技。

包子大师

“淮点三绝”传承人郭林华(左)、屠兆福(右)大师均出生于1937年。早年师承淮扬面点大师,精研“蟹黄汤包”技艺数十年,高超精湛的技艺为业界推崇。

包子大师

郭林华,15岁进“韩记饺面店”当学徒,1956年公私合营后,与屠兆福一起分到震丰园饭店学习白案技艺。50余年的从业生涯,其淮点三绝技艺远近闻名,尤以淮饺的制作,更是业内翘楚。

包子大师

屠兆福从艺50余年,继承淮扬菜传统特色并不断挖掘和创新,擅长制作“长鱼宴”以及“文楼汤包”等宴席和菜点。1991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收入中国烹饪名人录。屠兆福师从当时名厨薛文成、郭宝恒、钱树名等,刻苦学艺,主攻淮扬名点,中年以后,其汤包制作技艺已独步江淮。曾多次应邀为中央首长和外宾服务,多次应邀献艺和传授技艺,带出了一批淮扬菜名师名厨,为淮扬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包子大师

淮安蟹黄汤包其制作上有三绝,一绝,面皮薄如纸,透亮明澈;二绝,馅由蟹黄及蟹腿肉、老母鸡、猪骨肉皮冻、虾籽、鲜贝等十几种原辅料配制而成;三绝,汤色晶莹不破,口张汤满而不溢。  

经过几番的搓揉,三二下一张圆圆的汤包皮出来了。不过屠大师擀皮的工具好像比较的特别,用的是两根中间粗两头细的木头。而且手法上也与一般的擀皮有非常大的不同。擀出来的面皮看似薄薄的一张,其实是中间厚四周薄。

包子大师

让我们再看郭大师擀皮

虽是擀皮,但郭大师有其特有的套路与工具。两根长约60CM的擀面杖加一把切面皮的刀,还有一个小布袋,里面不知装的是什么神秘的法宝。

包子大师

其擀成的皮薄如蝉翼,包上馅不渗水渗油,一斤面要打出800张皮,透亮可观报纸,点火即燃。两根擀面杖交替的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压按。

擀到一定程度后,大师开始把整张面皮切成大约60CM见方的大小。这中间没有用尺量,全凭个人手感和几十年积累的经验。

包子大师

同样在切成小块面皮时也没用任何的丈量工具,切成一段一段。最后把所有切好的面皮叠一块,每张皮面没有丝毫的误差,令所有在场的人惊叹不已。

包子大师

从面皮的侧面看去,每张面皮薄如蝉翼。

包子大师

大师随手从边上拿起一张报纸,把擀好面皮放在上面,报纸上的字清晰可见。此等技艺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绝”。

包子大师

大师又拿出一只打火机,刚擀好的面皮就像是一张纸,一下被打火机点燃。看到这里,我已经无法用更多的词汇来形容大师高超的技艺了,只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包子大师

皮擀好之后,郭大师他把一大勺子事先制作好的馅料放在了面皮里,足足有半小碗之多。

然后熟练的把一个汤包包好了。淮安蟹黄汤包对于一个汤包上有多少个褶是严格的规定的,汤包的褶法都有一定的套路。

包子大师

一个小小的汤包要达到这些苛刻的要求,如果没有配方与工艺的传承、没有数年刻苦专研还真是难以实现。

包子大师

展示完后,两位大师坐在一旁聊着什么,没人走近去打扰他们。但从这两位年近八旬大师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一些忧愁,我想他们谈论更多的是他们的技艺如何得到传承与发扬。

包子大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事的变迁,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做事情还能这样以技术为本,不忘初心吗?